此頁面需要圖片。
此文章有許多字詞,但沒有足夠的圖片輔助。請考慮將更多的圖片添加到文章或添加至它的圖庫中。 |
此頁面的內容是從維基百科或其它百科複製的。
此頁面的內容由維基百科複製而來,您可以添加更獨特、原創性的內容以改進此頁面。 |
此頁面需要清理。
此頁面需要更準確、更少破壞/帶偏見的資訊或更好的排版,十分感謝您的協助! |
巴巴罗萨计划是纳粹德国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起侵袭苏联球行动的代号。发生于1941年6月-1942年1月苏联球及东欧地区球,该计划由时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第1军需部长起草和指导,1940年8月底制定完毕。原名为"奥托计划",后于1940年12月改为"巴巴罗萨计划"。
德军的准备
为了准备发起攻击,希特勒将320万人调遣至德苏边界,多次派遣侦查飞机潜入苏联领空勘查,同时也在东线储备了大量的军事物资。到了1941年2月德军已在罗马尼亚和苏联边界部属了680,000人。即使进行了如此庞大的准备过程,苏联依然没有预料到德军的意图,在战争爆发时完全措手不及。这主要是因为斯大林坚信德国不可能在《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签订不到两年内便发起攻击,他也坚信德国会等到拿下英国后才会开辟新的战场。尽管苏联情报部门已经多次发出战争逼近的警告,斯大林依然拒绝改变心意,认为这是英国故意设计要让苏联和德国开战的假情报。德国政府也助长了这种骗局,向斯大林透露德军的调动只是为了远离英国轰炸机的航程,德国甚至向苏联解释他们故意要让英国以为他们正准备进攻苏联,而事实上他们正在准备进攻苏联的军队和物资,因此直到战争爆发前斯大林都没有认真准备应付德军的可能入侵。应该注意到的是,潜伏德国的共产主义间谍理查德·佐尔格在战争爆发前便已向斯大林透露准确的进攻发起日期,但这项情报也没有获得重视。德国还在1941年4月发起了一连串佯装进攻英国的作战,假装正在挪威聚集部队。这些行动配合了大张旗鼓的海军舰只聚集、飞行勘测、和演习行动,并且还故意透露虚构的入侵计划细节。同时期德军军事计划人员开始研究拿破仑在侵略俄罗斯战争中的失败,他们推估苏军无法在侵略开始后大规模的向俄罗斯内地撤退,因为他们认为斯大林无法在政治上和军事补给上抛弃波罗的海国家、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但在侵略苏联的计划和主要目标的设计上,希特勒则与国防军最高统帅部以及许多高阶将领意见分歧,最高统帅部认为应该直接攻往莫斯科,而希特勒则认为应该先夺取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地区的丰富资源后才转向莫斯科。希特勒认为莫斯科是“不重要的”,他认为重点应该在于消灭莫斯科以西的苏军主力,在计划上的争论导致准备入侵的后勤规划延缓,与原本计划设定的5月延缓了整整1个月。最后希特勒与高阶将领们取得的共识是:将入侵部队分为3个集团军群群,各自攻占特定的地区和大城市,1941年6月22日东线德军陆军共3个集团军群群、13个集团军、39个军、125个师又1个旅、1个独立团(不含海军舰艇部队、海岸炮兵部队、空军伞兵部队、总部直属宪兵部队及工兵、铁道兵、重炮兵、铁道炮兵、火箭炮兵、高炮炮兵、摩托化反坦克炮兵等兵种部队)。
苏军的准备
1940年代初期的苏联从各方面来说都是不可小觑的,苏联在1930年代的快速工业化使得工业生产量提升至世界第2,仅次于美国,而与德国并驾齐驱。军事配备的生产同样快速增加,在战争爆发前经济已经转向军事生产的方向。在1930年代早期苏军也发展出一套现代化的作战理论,并在1936年将其颁布为全军的作战原则。 1941年在德军的秘密调度下,苏德边界的苏联部队数量已经被德军所超越。不过在1941年6月当时苏联军队的总人数高达500万人,比德国调派参与巴巴罗萨作战的地面部队总人数还多[48][49]。除此之外,苏联大规模的军事动员使得苏军的人数一直稳定增加,使苏联能够投入比德国更多的部队至前线,由于两方的兵力都变动不定,整体上来说1941年的战役两方的兵力是势均力敌的。 而在一些武器的对比上苏军则有许多优势,在坦克上苏军的优势特别明显,苏军拥有的坦克总数高达23,106辆,其中有12,782辆分布在西俄的5个军区(其中3个直接面对德苏前线)。而德国国防军拥有的坦克总数约为5,200台,其中只有3,350台参与了对苏作战。这使得苏军与德军在可用坦克数量上的差距高达四比一。苏联还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T-34坦克,和速度最快的BT-8坦克。苏联也拥有压倒性的火炮数量优势,122毫米口径的\A-19榴弹炮甚至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火炮。最先进的苏联坦克在刚开战时数量并不多,不过在1941年的前半年,苏联军事机器所生产的100%的坦克和87%的战机都已经属于现代的设计。 然而德国空军和陆军却有着极为精良的训练和经验,在质量上的优势大幅抵销了苏联的数量优势。再加上大量具备经验的苏军军官和司令员在1935年至1938年间的大清洗期间遭斯大林迫害致死,33%的苏军军官和几乎全部的高阶将领都遭处死或流亡至西伯利亚,改以大批具备“政治经验”却毫无作战经验的军官替代。5名元帅中3名遭到处决,67%的集团军和师司令员也遭遇相同下场。总共加起来,被处决的苏军领导人高达了30,000人。这造成了红军内部充斥大量年轻而训练贫乏的军官;以1941年为例,苏军的军官里有75%尚未任职超过1年,苏军集团军司令员的平均年龄比德军师司令员的平均年龄少了整整12岁,这些军官在战场上往往缺乏积极行动的意愿,而且很大一部分根本没有能力胜任其职位。 大多数苏军单位在战争爆发时都保持和平时期的状态,这也可以解释为何苏联空军的战机都紧密排列在跑道旁(而非疏散开来),而被德国空军的轰炸部队轻易摧毁。苏联空军一直到战争爆发前都被禁止攻击德国的侦查飞机,而任由大量德军侦查飞机进入苏联领空勘测。苏联空军虽然拥有数以千计的战机,但大多都极为老旧,例如I-15和I-16,而先进的机型如米格机和拉沃契金则数量稀少。很少战机拥有无线电,拥有无线电的战机也极常故障,而缺乏讯息加密的设备则让德军得以轻易窃听,同时苏联飞行员的空战经验和技术都极为落后。 苏军部队的部署相当疏散而且未经准备,部队之间往往无法互相联系,而且也缺乏运输工具把有效战力集合起来。虽然苏军有非常多先进的火炮,但这些火炮很多都没有配备弹药,火炮单位同样缺乏运输工具而无法迅速部署。坦克单位数量庞大且装备良好,但却极为缺乏经验和后勤支援,维修保养的水平也非常差劲。坦克单位往往被草率的送上战场,而没有任何燃油、弹药、或人员补给的安排。通常在经过一次作战后坦克便毁坏或报销了。 在战前苏联的宣传机器总是不断宣传苏军的强大,宣称任何针对苏联的侵略都会被轻易击退。 斯大林刚愎自用的个性使他无法接受任何属下的逆耳建议,加上他对于互不侵犯条约的盲目信心,在1941年初他越来越高估苏联的实力。在1941年春季斯大林的情报机关不断的发出德国即将展开侵略的警告,但都没有被斯大林重视,尽管斯大林和其幕僚也体认到攻击的可能性,但由于斯大林对于苏军实力的迷信,苏联决定避免挑衅希特勒,这一连串的错误造成的后果是开战时苏联边界的部队都没有进入警戒状态,甚至在遭受攻击时也必须先向高层请求许可才准许反击,虽然苏联在4月10日开始实行局部的警戒,但这在德军攻击展开时根本没有发挥作用,斯大林也拒绝彻底动员军队。
軸心國 - 移除共產主義及同盟國, 1942年,最高! | |
三國同盟條約 | 納粹德國球 • 意大利王國球 • 大日本帝國球 |
---|---|
聯盟國 | 羅馬尼亞王國球 • 匈牙利王國球 • 保加利亞王國球 • 泰國球 • 南斯拉夫王國球 (僅2日) |
戰時同盟國 | 芬蘭球 • 伊拉克王國球 • 蘇聯球 (僅限波蘭戰役) |
Sieg Heil Mein Führer! Drittes Reich Über Alles!!! | |
佔領區 | 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球 • 東方總督轄區球 • 挪威總督轄區球 • 波蘭總督府球 • 烏克蘭總督轄區球 • 白俄羅斯中央理事會球 • 洛科季自治球 • 荷蘭總督轄區球 • 比利時和北部法國總督轄區球 • 塞爾維亞救國政府球 • 德占黑山球 |
從屬國及傀儡國 | 吉斯林政權球 • 義大利社會共和國球 • 阿爾巴尼亞王國球 • 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球 • 維琪法國球 • 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國球 • 希臘球(1941-1944) • 國民統一政府球 • 烏克蘭全國委員會球 |
偉大ナ日本ハ最強ダ! 天皇陛下萬歳!!! | |
從屬國及傀儡國 | 緬甸國球 • 柬埔寨王國球 •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球 • 中華民國維新政府球 • 冀東球 • 上海市大道政府球 • 自由印度臨時政府球 • 日占老撾球 • 蒙疆球 • 滿洲國球 • 汪精衛政權球 • 菲律賓第二共和國球 • 越南帝國球 • 日治臺灣球 • 日治朝鮮球 • 日占香港球 |
Pizza "Impero" Italia | |
從屬國及傀儡國 | 阿爾巴尼亞王國球 • 摩納哥球 • 班都斯親王國球 • 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國球 • 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球 • 黑山王國球/黑山州球 • 希臘球(1941-1944) |